首 页 新闻频道 部门频道 教学频道 学生频道 家长频道 京剧特色 阳光体育 百校千师 资源下载 点播直播 教育督导 师生博客 关于我们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 当前位置:教学频道>教师文苑>正文

[内部]沁人心脾文化香
————读《寻觅中华》偶感
发布人:高沈  发布时间:2013/4/10 17:55:44

  对于余秋雨先生的认识是在大一的时候,偶尔得到一本《文化苦旅》,便苦读之,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觉得作者的文化底蕴的深厚。一篇篇文章似乎也悄然在我的心上刻上了烙印。莫高窟、道士塔、狼山脚下、废墟……可能当时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还不深,只能对于比较浅显的文章更能读懂,所以我更觉得废墟是千古一唱,后来慢慢才领略到了莫高窟、道士塔才是真正能够撼动人心的。

  从初中开始,我对历史的兴趣就在背历史事件、记赔款金额的绵延不绝的考试中消磨殆尽了。但是重读历史的那种渴望倒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余秋雨先生的这本《寻觅中华》就是我等待已久的那股春风。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了,有一种如饥似渴畅快淋漓却又温和的感觉,有如阵阵清风像我袭来,仿佛南京的炎炎夏日不曾到来;那沁人心脾的文化香让我心旷神怡。

  大概因为是文人吧,余秋雨先生对历史和对人的评价,弱化了政治上的功过成败,更多的时候是在才情和人格上做评判,于是这一切看起来温润了许多。《寻觅中华》这一本书把故事说的连贯顺畅,让我终于把脑中对于历史事件的一团混沌丢掉了,形成了一条最基本的线,尽管很单薄。书里从皇帝时期说起,从不知起始,无论所终的远古神话开始,经过了幸福自由的春秋时代、秦、汉,也经过了忧郁奇丽的魏、晋、南北朝,接着大唐盛世,还有乱乱的五代十国,以及精致的大宋,交杂其中的还有外族与汉文化的相互交融,最后是真正郁闷开始的明清,也有极小的篇幅评论了时下的文化。这本书大概讲了每个时期最热闹的事,最闪耀的思想和最具代表性的人,于是对于我来说找一个喜欢的点就容易的多了。

  历史虽然是由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组成的无尽的长河,可是当你跳出这条长河,从高处俯瞰它时,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出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如文明的延续而生。在一个个时间的背后的背景就是文化。周国平也说: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要深邃的多,植根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系之中。它们不是属于时代而时代将跟随它们。罗曼·罗兰也有相同的信念:这里无所谓精神的死亡或新生,因为它的光明从未消失,它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闪耀而已。

  这本书带你去俯瞰这条长河,让你明白事件、人物只是沉淀在河底的泥沙,而这之中的精神和文明则如滔滔江水奔涌流淌,穿梭于时光远处,这是历史规律所挡不住的。因此,历史不是被记忆的,而是被感悟的,只有沿着文明的血脉,才能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站在天下苍生,人类文明的广阔背景下,感受到自己肩上承担的一份责任。

  余先生的《寻觅中华》出彩之处不光是在历史本身,更多的是余先生自己的思考。比如:谈到黄帝和炎帝的战争时说道“黑格尔说,世上最深刻的冲突,双方不存在对错,只是两个都有充分理由的片面撞到了一起。双方都很伟大和高尚,但各自为了自己的伟大和高尚,又都无法后退”“用忠奸、是非、善恶来概括世上一切争斗。实在是一种太狭隘的观念,很多最大的争斗往往发生在文明共创者之间”例如这样的思考书中还有很多。

  读完《寻觅中华》有些日子了,但是它所带给我的震撼、疑问、忧虑和喜悦还是久久未曾离去。

  震撼。开篇的《猜测黄帝》到《问卜殷墟》,我看罢后震撼万分,先生对于遥远的中华大地的理解那么透彻,并且不拘泥于别人的见解,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这几篇文章也让我充分地理解华夏大地的意义,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动的心久久未能平复。

  疑问。又看了几篇后猛然发现,先生似乎在所有的著作中都是在重复一个话题或者观点,就是我们不能再让历史的文化遗失,我们要好好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华夏文明。难道先生真的已经无话题可写了吗?再仔细想想先生的文笔,无可否认的华丽,不可置疑的精致。可是这些真是读者需要的吗?我思索着……

  忧虑。继续思考着,放眼整个历史的文学著作,先生的作品恐怕早已卷入尘埃了。不拿远的比,进近代的鲁迅、沈从文、钱钟书而言,余先生的著作差之又岂止万里啊,他没有鲁迅的犀利尖锐;不如沈从文的平实、温情;不比钱钟书的幽默、刁钻。在纵横如今的文坛,民国之后,哪个文豪能与他们抗衡?我开始忧虑……我甚至担心,甚至于害怕文学的流失。

  喜悦。转念间思索,社会体制的一样似乎正是这种文化流失的最大原因。倘若把于老放到民国时期恐怕并不比那时的文人差。再思索春秋时期的百家文人,唐朝时候的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时期的是人文豪,他们不正是国家、社会的动荡才留下那一篇篇、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文章吗?我们何以对当代文人那么苛刻,我们不应该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吗?

  无容置疑,余老仍然是当代文人中的佼佼者。百多年后历史沉淀,或许余老的名字会被冲刷掉,但他已经影响了我们一代人,我想这已经够了。

  余秋雨是一个运气太好的人,在人世间最纷闹不堪的年代,他独自在浙江奉化山上看书,那是蒋介石的图书馆,据说蒋经国也没有看过几次,就是这段山间三日人间百年的日子,为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下山之后一路腾达。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给孩子一杯水,我就要有一桶水。在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里,我有着比余老当年更好的环境,更优越的条件,更丰富的资源。我要利用空余时间多读好书,一方面用这些知识教育熏陶我的学生,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让那缕缕沁人心脾的文化幽香能够久久萦绕。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V2020.00611.final md11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莫愁湖小学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112号(Tiffany Outlet Elsa Peretti Sevillana Set [1c64] - $109.00 : Professional tiffany outlet stores, tiffanycos.cn)
电话:02586530276 传真:180

苏ICP备10212108号-1] 访问计数: 

班级和学生展示
党团建设
读书笔记
规章制度
国旗下讲话
计划总结
家校联系
师德建设
思想品德教育
小班化专题
校园安全
校园展示
艺术教育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