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教学频道![]() ![]() ![]() ![]() |
行为习惯教育pk智力开发蒋乐萍 发布人:艺科组 发布时间:2007/10/24 17:45:00 行为习惯教育pk智力开发 蒋乐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做了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实际上一切教育都归于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然而,现在的孩子往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公公、婆婆也围着一个孩子转,生怕磕碰到哪儿有个什么闪失。孩子有这么多人呵护,多好啊!大人们为了孩子好,会给他们学这个,学那个。今天上这个兴趣班,明天上那个兴趣班,总之是多多益善!这样对孩子好吗?真的学得多就好吗?就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吧! 学生甲:在校学习还不错,而且行为习惯各方面都很好,深受各科老师的喜欢。 学生乙,在校学习不错,还在外面上了不少班。可是在行为习惯方面非常不好。对人没有礼貌,还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与家长联系,希望父母能注意对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可家长却说,只要孩子成绩好,其它长大就会好的,没多大关系! 学生丙,学习不能说好,有时还会让老师头疼。不过,他行为习惯不需要老师烦心,做起事来有条不紊,不少老师都喜欢找他帮忙。 几个例子说明了几个问题:在当今的社会环境里,智力与习惯孰轻孰重?是应该重视智力的开发呢?还是应该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虽说现在是在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因为各种名校的效应,中考、高考的压力,以及为了孩子们今后的发展,家长们纷纷让孩子提前学习。英语、电脑、奥数、奥语,钢琴、古筝、小提琴、舞蹈……只要外面有什么兴趣班,又对孩子有好处,家长们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反正报名参加就行!于是,我们的学生们五天在学校上课,周末还要来回奔波于各种兴趣班,很是辛苦。而家长们,也因为重视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或看轻了对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以致就像上述所举例的孩子那样,学习不错,但习惯不好!而家长还不在乎。 经过这几年对低年级的教学及教育研究,我发现,在孩子小的时候,智力开发,并不是惟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从孩子懂事起到他上学一、两年,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各种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 为什么呢?让我们到学校生活中去看看那些不重视习惯方面的养成而出现的问题吧。 1.坐、站、走没有样子。中国古人说得好“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我们不需要孩子们能真得做到,但总要有规矩。先来说说坐和站吧。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一般都要求孩子们背挺直坐正了,站直了;坐时脚能平放在地上,站时两腿能伸直。可有的孩子坐坐就趴下来了,还有的甚至把脚放在了椅子上。站着时习惯性地靠在桌子边、墙边,或是拱着背。在学习里,老师还能进行监督,教孩子们改正,可是回到家,如果家长们不及时注意纠正,时间长了,一定不利于孩子们的生长发育。走路也是的,不要求孩子走路速度有多快,但最起码走路不要东摇西晃,不能拖拖拉拉的。可有的孩子因为家长没有注意,以致走路是一摇三晃,鞋子拖在地上发出很响的声音,老师提醒了,可仍然没办法改过来。 2.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一直是对人们最基本的要求。在学校,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是能用礼貌用语对待每个人。别人说话时,要仔细听;自己说话时,要有礼貌。可现在很多孩子都不能做到。他们说话时只考虑自己的想法,甚至会对着别人大喊大叫发脾气;在听别人说话时,他们没有耐心,往往别人话说完了,他都不知道人家说了什么。除了说话、听话外,孩子们身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们心中只有自己。虽然他们也知道要帮助别人,但是碰到了现实情况,还是自己第一哦!打扫卫生时,怕苦怕脏怕累,地上有纸或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很少有人主动拣起来的。有时我们老师请他拣一下,他会以“这不是我的”来推卸自己的责任。为什么孩子们会这样?因为在家中,他是小皇帝、她是小公主,只需要自己向家人说话(下命令),只需要说出自己的要求,而不怎么需要考虑别人。在家里他不需要做什么,因为父母已经包办了一切。 3.我们老师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一年不如一年了。”这不是指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指孩子的自理能力。 (1)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不好。不会整理书包或是整理书包动作慢。常常在放学时你能看到有的孩子,书包背着,双手又是拎又是拿的,手上的东西还走一路掉一路;整理书包总是把书一本一本地放进书包里。不会收拾自己的桌子,桌子上常常铺满了书本,到处是铅笔、橡皮;自己的铅笔、橡皮掉在地上不去拣、不去找,宁愿让爸爸妈妈再去买新的。我们几乎天天要拾到他们掉的铅笔、橡皮,但很少有人来认领。还有就是不会系鞋带,甚至有的孩子衣服穿不好,不会为第二天的课做好准备,常忘带了这个,忘带了那个。 (2)动手能力差。除了不会收拾之外,就是不会做手工。很多孩子剪刀用不好,剪起纸来歪歪扭扭的,说得不好听,就像“狗啃”的一样。手工不会做,你教了三、四遍还是不会,自己不动脑,只会让别人帮他做。我想这可能与孩子在家,父母不怎么让孩子动剪刀,不怎么教孩子,只让他们学习有关吧。 (3)不会打扫卫生。我记得自己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教室的卫生就是我们做学生的打扫了,可是如今,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你是不要想让孩子打扫卫生的,只有老师自己打扫哦!有的孩子一年下来,安排打扫了不少次卫生,可还是不会扫地、拖地。孩子的父母宁愿在一边等着,也很少来教孩子应该怎样扫地、拖地。家长哪舍得让孩子在家扫地,帮忙做事呢?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们连地都不会扫,以后用什么去照顾自己,又怎么参加到社会的竞争中去呢? (4)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主要是姿势不正确,这个姿势包括写字姿势和读书姿势。其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写字姿势。我们都知道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还要坐正腰直脚放平。可是知道并不代表就能做到。很多孩子刚开始还能做到“三个一”,可时间一长,就坚持不住了:头低下来了,趴在桌子上了,背也驼了,脚就放在桌子或椅子下面的横杆上……总之,是怎么舒服怎么放。 再有,就是孩子们握笔的姿势。我们要求:大拇指和食指握在笔一寸的地方,两指相对并稍稍分开,另外三指垫在笔下。从孩子进学校开始学习我们就纠正握笔的姿势,可这纠正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因为很多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开始拿笔写字、画画了,那时的姿势到现在已经习惯了好几年了,要想把习惯了几年的姿势纠正过来是十分困难的。很多父母也想孩子改过来,可是孩子却很难做到。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要想孩子们有一个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读书姿势,不是在入学才开始教,而是应该从孩子第一次拿笔时就应该注意教给正确的方法,这有家长的任务,也有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只有从孩子第一次开始写字、读书就教给正确的方法,那么时间长了,孩子们慢慢就能有一个良好的基本的学习习惯了。 除此之外,就是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依赖性特别强,他们不愿意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答案,而要去问人甚至是抄别人的。这和家长平时包办过多,只让孩子学习,而不教孩子们一些学习的方法,是有关系的。 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这就是现在许多家长的想法。 以上所说四个问题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的,这四个大问题对孩子们的影响不是短时间能看出来的,而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显现出来它们的危害的。我想,人们不会喜欢没有好习惯的人的,不会喜欢没有什么做事能力的人的,更不用说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了。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需要复合型人材,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材,需要不仅有智慧还要有能力的人材。各位家长们难道还只把“宝”压在学习上吗?看到这儿,行为习惯教育pk智力开发谁胜谁负,还不明了吗? (发布人:荀玮)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