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频道 部门频道 教学频道 学生频道 家长频道 京剧特色 阳光体育 百校千师 资源下载 点播直播 教育督导 师生博客 关于我们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 当前位置:教学频道>语文>正文

[内部]三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人:金雅珏  发布时间:2019/10/8 15:09:29

7.伊索寓言三则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惊慌失措、一贯”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读懂每则寓言的最后一句。

4.通过对寓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激趣了解寓言。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的故事中,看看这里又给我们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伊索寓言)

2.设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什么又是伊索寓言呢?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简单介绍寓言及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3.大家平时听过很多寓言故事吧,把你知道的将给大家听听。

学生交流讲故事。

二、引入课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狐狸和葡萄)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提出初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

(2)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交流初读情况。

(1)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把自己所读故事的主人公、主要内容以及说明的道理交谈出来。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给学生正音,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同桌互读,齐读。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寓言的主要意思。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这几串葡萄诱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师:狐狸看到了这几串葡萄,它会怎么想呢?又是怎么做的呢?能通过想象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狐狸很想吃葡萄,“馋的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狐狸当时的心情。)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学生思考狐狸这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才符合正常想法。

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 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

交流:这则故事以最后这句训诫作结,也是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学了着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引导学生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体会寓意。

四、作业: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分角色朗读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寓言故事,回忆故事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拼读故事,看看其他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默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牧童和狼》

1.组织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汇报交流情况。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的行为。)
       4.引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学生带着疑问朗读课文(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引出故事包含的寓意):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师引导正确理解这句话。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实践,通过交流理解故事寓意。

9.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鉴别牧童前后两次喊“狼来了”的语气差别。

(二)《蝉和狐狸》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讨论: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狐狸是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骗术高明的词语,理解狐狸是用什么方法来欺骗蝉的。)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学生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仔细品读,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正是因为蝉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才没有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加深学生对寓言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蝉的身上学到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要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等。)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拓展延伸:

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着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

(1)这个故事中的“乌鸦”和我们今天所学的“蝉”,它们在面对花言巧语的狐狸时,表现一样吗?

(2)为什么乌鸦受了骗而蝉没有上当呢?

(3)你从乌鸦和蝉的不同结局中明白了什么?

2.每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师总结:

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的结局,其主要原因在于“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全文,生化寓意

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

2.选读《伊索寓言》。

3.练习复述课文。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7.伊索寓言三则



《牧童和狼》   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狐狸和蝉》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教学反思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V2020.00611.final md11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莫愁湖小学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112号(Tiffany Outlet Elsa Peretti Sevillana Set [1c64] - $109.00 : Professional tiffany outlet stores, tiffanycos.cn)
电话:02586530276 传真:180

苏ICP备10212108号-1] 访问计数: 

班级和学生展示
党团建设
读书笔记
规章制度
国旗下讲话
计划总结
家校联系
师德建设
思想品德教育
小班化专题
校园安全
校园展示
艺术教育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