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部门频道![]() ![]() ![]() ![]() |
转发关于组织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件暨第十一届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的通知 发布人:系统保留超级用户 发布时间:2010/5/17 8:53:00 关于组织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件暨第十一届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电教中心、直属学校: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举办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件暨第十一届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现将活动中“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项目的报名工作有关事项具体通知如下: 一、参评作品的要求 1、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指导纲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教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分析、研究学和教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设计,根据设计研制的教学课件。 2、每份教学设计的文案控制在2000—5000字之间,用A4纸小4号宋体字打印,一式一份。正文要回避作者姓名及单位,另加封面写明作者单位、姓名,并提供电子文稿(教学设计要求详见附件四)。 3、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积件、网件、学件等教学资源应为整合后的可执行文件,有特殊需要的课件,请在报名表中做出相应说明,例如:需要提供魔灯(Moodle)平台、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等。 4、为倡导学术诚信,严禁抄袭造假,要求参评教师必须填写《作品诚信承诺书》(附件二)。 二、参评作品报送的时间及流程 各区县电教中心负责本区县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含民办)参评作品的收集并收取报名参赛费(标准为40元/件),市电教馆负责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参评作品的收集并收取报名参赛费(标准同上)。 第一阶段:5月24日前,由教师本人或学校组织专人将教学设计内容和相关的课件、积件、网件等教学资源以及申报材料(附件一、二、三)报送至各区县电教中心; 第二阶段:各区县电教中心应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和修改,6月1日前将通过初评的作品的文字材料(附件一、附件二)和电子材料(作品以及附件一、三、五)报送市电教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以学校为单位集中将参评作品的文字材料(附件一、附件二)和电子材料(作品以及附件一、三、五)于6月1日前直接报送市电教馆。 市电教馆报送地点:南京市电化教育馆103室,联系人:马睿、范大勇,联系电话:84763517、84763515。 三、其他要求 附件一、三、五的电子材料及上报作品应统一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个作品存放的文件夹名称必须与附件五表格中的序号一致,序号的编制方法是:“区县(学校)代码”+“作品流水号”。 “区县(学校)代码”如下: 玄武区 01,白下区 02,建邺区 03,秦淮区 04,鼓楼区 05,下关区 06,栖霞区 07,雨花台区 08,江宁区 09,浦口区 10,六合区 11,沿江工业开发区 12,溧水县 13,高淳县 14,直属学校 15。“作品流水号”用三位数进行编制。 例:白下区第一件参评作品的序号是:02001。 附件一:“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作品推荐表 附件二:“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作品诚信承诺书 附件三: 教学设计文案 附件四:“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评估指标 附件五:“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项目参评作品一览表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 2010年5月5日 附件一: “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作品推荐表 区(县) 执教教师 性别 年龄 职称 所在单位 邮编 电话 年段 学科 教材 版本 年级 课题 是否为新课程标准 教 材 软件制作教师 作品的特点说明(软硬件平台说明): 本教学设计的实践获奖情况 学校意见(盖章): 推荐日期: 区县获奖情况及推荐意见:(盖章) (未在区县评比中获奖的作品一律不得参加市级评比) 推荐日期: 一式二份(市、区电教馆各一份) 附件二: “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作品诚信承诺书 南京市电教馆: 为了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健康发展,我(们)郑重承诺:所写教学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所写教学设计和所做课件系本人原创,没有照搬他人。 作者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三: 教学设计文案 课 题 教学设计内容应包括: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分析;③教学对象分析;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⑤教学过程;⑥教学反思;⑦备查网址。 注:请用A4纸张打印,字体为小4号宋体,不够可另附页。 附件四: “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评估指标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课件设计 媒体设计 10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呈现 15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文本、音视频、动画等)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 5 程序运行稳定,操作方式简便、快捷;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创新与实用 10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倡导教件、学件、积件、网件以及白板、魔灯(Moodle)等新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使用 教学设计设计 教学目标 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科教学目标明确;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设计合理。 教学内容 15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适当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无科学性错误。 教学对象 10 遵循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关注个性差异,努力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空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注意前知与后知的衔接和发展。 教学 过程 15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流畅,过程架构简洁、新颖。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 15 有及时的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附件五: “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类”作品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学校 电话 年级 学科 版本 作品名称 获奖情况 区县 注:此表由区县电教中心或直属学校填写,序号必须与上报作品文件夹一致,以excel表格形式上报。 最后更新 ( 2010年05月17日 08:53,星期一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