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教学频道![]() ![]() ![]() ![]() |
对后进生进行教育的新观念 发布人:系统保留超级用户 发布时间:2007/2/24 14:37:00 对后进生进行教育的新观念 莫愁湖小学 张明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学习江泽民书记重要谈话,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要面向全体,而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下面就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相信每一位学生。 每个少年儿童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应当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差生”。曾经的后进生,不一定将来就是一无所成。有ABC三位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术,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着素食的习惯,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违法的事情……如果要大家从中选择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人,人们会选择谁呢?答案是明摆着的。除了C之外,人们不会选择A或B。但这并不是个很容易就能作出的选择。因为这三个候选人分别是--A的名字叫富兰克林·D·罗斯福,后来不仅成了美国总统,而且还接连四次连任;B的名字叫温斯顿·丘吉尔,1940年出任英国首相,而且算得上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首相;而C的名字则叫阿道夫·希特勒。谁都知道,他最终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魔头……曾经的污点(也包括曾经的优点)是只能够用来说明“曾经”的,而“曾经”是根本没法决定现在和将来的。能决定现在和将来的,唯有你在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这曾经的污点,提醒人们,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对后进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对后进生歧视的看法,要认清教育的本义和真谛,即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能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或成功。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办法、好途径。美国教育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就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等生”。他的话能说明: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要努力给予每个后进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其次,要给后进生以更多的关爱。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后进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我们要视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肯定自己。而后进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自信,他们往往在自我品德评分时,给自己打个不合格的分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998年的一届学生。那时,我担任初三(5)班的班主任,期末将至,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估,具体方法是分三步操作。首先让学生自评,其次是班委考评,再次是班主任考评。因为学校有明确的规定,思想品德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初中毕业拿不到毕业证书。因此,我对学生一再说明,你们没有犯重大的错误,一般情况下,不打不及格分。可当我把思想品德考核表从学生手里拿过来时,很为吃惊,其中就有二名学生给自己评了不及格分,而据我所知,这两位学生平时安分守已,只是学习成绩差些,在思想品德方面绝对不会差的。从这件事中,很明显的可以反映出后进学生的极端不自信。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什么样的做法妨碍了学生热爱学习,什么样的做法才能使后进生接受知识取得较佳效果,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与情意领域的不足也影响着他们的发展,这就是说,学生需要的指导是多方面的,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上帮助他们弥补欠缺,更要在能力与情意方面让学生得到提高。因此,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信心。在这一点上,某兄弟学校做得较好。他们在学校开展探究性学习,积极鼓励后进后参与,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帮助,给他们信任,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激发他们的科学的探索精神。当学生遇到困难甚至挫折时,教师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支持,引导他们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告诫他们要对困难有足够的认识,鼓励他们拿出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寻求突破。 第三,成长需要激励。 面对失败的结果,后进生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他们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的信心。这是教师的责任,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无论何时,不能讽刺、挖苦学生,防止他们形成自卑人格,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反社会的倾向,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荣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要了解青少年青春期带来的心理、生理的特征,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这一点,我们必须学学米卢教练。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入世界杯决赛,米卢绝对是第一功臣。我赞佩米卢在足球方面的成绩,更赞佩他的执教艺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可以从米卢身上得到许多启发。第一,米卢面对媒体很少批评他的球员,更多的则是鼓励。如果我们对后进生尽是训斥与批评,少有鼓励,这种做法只是在让后进生在一次次地体验失败的痛苦,使得他们由于不堪重负,彻底丧失了进取的勇气,学习的兴趣,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沦为差生。米卢的实践再次证明:个人的成功常常得益于有更多自由支配、思考的时间和勇气,给孩子们一声赞美和肯定,孩子们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快乐、健康中学习、成长。 第四,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给一些学习有困难和行为有过失的学生戴上一些“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等,随意地帖上“坏学生”的标签,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例如有的教师经常把一个“调皮”生叫到办公室“训话”,先批评教育一番,然后“勒令”写检查,全班检讨,保证下次决不再犯;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偷看课外书籍,马上当作全班同学的面予以没收;学生偶然顶了一下嘴,教师勃然大怒,立即要学生当面道歉,否则决不让其上课;还有的教师罚抄、罚金、罚站,擅自停学生的课,用侮辱性语言讽刺近期学生等等。这些做法不仅伤了后进后的自尊心,并对后进生的教育起不到丝毫的作用。事实上,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界的另一端。 第五,对后进生的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提供着给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家长赋予子女的不仅是生命,家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论,家庭生活的习惯等等,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现代的孩子是在父辈未曾经历过的社会中生活,几乎没有哪个成年人曾经料想到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两代人的差异在增大,两代人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人父母,首先应当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从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但一般来说,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大多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要么,父母没有真正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只顾及自己的生活、事业,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要么,父母的思想意识教育观念不对,与子女形成对抗的局面,使子女的逆反心理增强;更多的一部分是父母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太低,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好子女。对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加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多和后进生的家长砌磋,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还有必要鼓励后进生的家长多多参加家长学校培训,探讨如何加强对后进生的管理问题,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达到帮助后进生进步的目的。 “上帝允许差生的存在”。“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让我们一起为实施素质教育作努力,为后进生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位少年儿童都能健康地成长吧!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