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部门频道![]() ![]() ![]() ![]() |
分类推进 专题深化 发布人:系统保留超级用户 发布时间:2006/9/6 17:07:00
由中央电教馆承担、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社组织实施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已运行近三年,课题研究工作整体发展态势平稳,实践卓有成效:不仅加盟课题研究的子课题学校队伍不断扩大,而且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质量与水平逐步提升。根据总课题组对课题研究发展的总体安排,明年课题研究将进入“优势互补研究”的深化发展阶段。为此,特提出2005年课题工作的整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1.研究要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正面临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转折——要从以前主要学习信息技术、主要面向教师培训转向主要面向学生学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最近指出:“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因此,2005年的课题研究工作用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为重点,切实提高课程和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优势互补研究”的深化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内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1)在资源应用上,主张灵活应用信息资源和非信息资源; (2)在学习方式上,主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课题型活动与必要的记忆、操练相结合; (3)在交互方式上,主张面对面语言交流与应用网络交流相结合; (4)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具体的做法上,各子课题学校可采取以下的研究策略: (1)以信息资源走进课堂为突破口,通过注入信息资源丰富当前的课程; (2)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运用优秀课例作为示范,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3)以改变教和学方式为导向,瞄准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带全局性的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分类推进,求真务实 总课题组根据子课题学校立项时间的长短,将分三类进行指导: 第一类为2003年2月底以前立项的子课题学校; 第二类为2004年5月底以前立项的子课题学校; 第三类为2004年6月后立项的子课题学校。 总课题组要求第一类学校必须增强成果意识,在“优势互补的可操作性”上深化研究;第二类学校要进一步选准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主阵地创造性演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第三类学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强化队伍素质培训,迅速进入课题研究的尝试起步阶段,力争高起点、高效率和高质量。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